从“现金抢车”到“收缩战线”,中国车对俄出口为何“退烧”?
日期:2025-11-15 21:02:39 / 人气:5

核心观点
中国汽车对俄出口从曾经的火热走向“退烧”,出口量大幅下滑,俄罗斯从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国跌落。这一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动以及中国汽车自身售后服务不足等。为应对挑战,中国汽车厂商正探索扎根俄罗斯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品牌营销等举措,寻求长期发展。
主要内容
数据反转:俄罗斯市场地位下滑
• 出口格局变化: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出口571万辆,同比增长21%,墨西哥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阿联酋次之,俄罗斯滑落至第三位。而两年前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目的地”。
• 对俄出口下滑:2025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35.77万辆,同比下滑58%。过去两年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需求旺盛,新能源车较受欢迎,但目前市场风向转变,出口进入“持久战”阶段,毛利下降,行业进入低利润、高度竞争阶段,部分同行暂停或减少俄罗斯业务。
政策 “枷锁”:税费调整与市场观望
• 税费上涨: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进口汽车报废税率提高70% - 85%,二手车领域部分汽车报废税涨幅近83%;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调整进口汽车关税系数,中国汽车清关费用最高增加30000卢布。
• 市场因素:俄罗斯经济结构性衰退,战时经济依赖军工投入,通胀率高,卢布汇率波动加剧,购买力萎缩,汽车贷款年化利率飙升,购车成本攀升抑制需求。此外,俄罗斯客户期待丰田、宝马等外资品牌重返市场,持币待购,中国汽车售后服务不足,早期消费者购买后维修不便影响品牌口碑,部分汽车出口商暂停俄罗斯业务,头部车企收缩战线。
破局之路:本地化与长期发展
• 投机心态不可取:前两年高利润吸引众多中国车商进入俄罗斯市场,但利润未达预期,风口转变后部分车商撤退或转型。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高增长曾是“外资撤出后的填补式增长”,缺乏长期竞争力,部分品牌存在安全质量、本地化配套不足等问题。
• 扎根市场举措:中国汽车厂商决定扎根俄罗斯,构建全价值链平台,做长期生意,提供售后保障服务。长城汽车在俄工厂采用KD组装模式,本地化率达65%以上,规避高额进口税并享受补贴,奇瑞也在搭建渠道网络和门店。
• 发展建议:崔东树建议中国车企深化本地化生产,提升核心部件本地化率;加强极寒环境产品研发;搭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做好品牌价值重塑与精准营销,开发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影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认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应建立“安全、可靠、高端”新形象,追求质量和管理标杆,中国汽车出口需时间沉淀,有信心深耕市场。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索尼手机退出中国大陆,日本手机...11-15
- 从“现金抢车”到“收缩战线”,...11-15
- 国乙2025:舍弃二次元,奔向现充...11-15
- 冯仑谈企业生存之道:活下去的关...11-15
案例展示 Case
- 风暴娱乐活动06-22
- 风暴官网06-22
- 风暴娱乐iosapp下载06-22
- 风暴娱乐安卓app下载06-22
- 风暴平台06-09
- 风暴登录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