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同意采购大豆,美国民主党人发现不对劲,美国的损失更严重了

日期:2025-11-03 13:52:16 / 人气:9



中美第五轮经贸谈判情况

谈判后双方态度

最近中美经贸话题备受关注,马来西亚第五轮中美经贸谈判刚结束,美方就迫不及待“剧透”。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双方就农产品采购和战略资源贸易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将增加大豆进口,美方也会调整相关出口限制;美国贸易代表通过路透社放出更多“细节”,称中方已同意未来12个月内采购至少300亿美元美国大豆,作为交换,美方将放宽对中国稀土加工企业的技术出口限制。然而中方当晚发布的通稿仅有百余字,核心只提“双方围绕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议题展开磋商,形成初步共识”,对于美方口中的“具体交易”只字未提,官方媒体也反复提及“继续磋商”“按共识推进”,不涉及具体细节。
谈判地点选择

此次谈判地点选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有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原本想定在华盛顿,被中方以“平等对话需避嫌”为由拒绝后才敲定第三国,这一细节显示出如今中美经贸谈判不再是美方单方面施压的舞台,中方话语权持续提升。

“稀土换大豆”交易存疑

美国大豆情况

美国是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中国是其重要市场。2023年中国每年消耗的1.1亿吨大豆中近30%来自美国,美国大豆出口量的60%流向中国。但自中美贸易战以来,受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8%,导致美国中西部农场积压超800万吨库存,价格跌至近五年新低。并且巴西、阿根廷正在加速抢占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22%。在此背景下,美方急于让中方扩大采购,本质是为国内农业资本“解套”,美国农场主也直言若失去中国市场,大豆只能烂在仓库,明年种植计划都要泡汤,说明美国离不开中国大豆市场。
中国稀土情况

中国贡献了全球70%的稀土产量,在分离提纯等核心加工环节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哪怕美国本土能开采稀土矿石,最终仍要运到中国进行精炼才能变成可用材料。稀土是掌握全球产业链命脉的战略武器,中方从未把稀土当作“武器”,而是视为“合作筹码”。美方虽吹嘘谈判成果,但明眼人清楚中美经贸博弈关键在于行动而非言语,“稀土换大豆”交易存疑。

谈判背后的权力重新分配

中方的要求

回顾过去几轮谈判,美方曾有反悔加征关税等不良记录。此次谈判前中方做足准备,明确提出三个必须:必须明确农产品采购的数量、价格、交付周期;必须细化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的具体清单和时间表;必须建立违约追责机制,强调可执行条款的重要性。
美方的焦虑

美国亲手摧毁了中美关系的平衡点,科技封锁逼得中国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在此背景下,美方只能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经贸领域的有限缓和是其试图重建战略平衡的无奈之举。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科技和金融霸权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占据结构性优势,如今中国掌握了产业链话语权,美国从“极限施压”转向“寻求合作”。在农产品采购、稀土出口到关税退让等方面,中方有足够耐心和充分筹码决定谈判相关事宜。

总结

中美双方在谈判中呈现出不同状态,美国战术焦躁,中方战略沉稳。真正的话语权在于行动深度而非语言热度,中方看似低调,实则掌握主动,美国看似主动,实则已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实力会证明一切。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