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普通人如何防治?

日期:2025-10-13 21:01:31 / 人气:7



胃癌现状与早期防治难点

胃癌发病趋势与现状

近年来,胃癌年轻化趋势引发广泛关注,多位年轻抗癌博主因胃癌离世,如20岁的山东大学学生“亮晶晶的雯仔”和25岁的千千。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全国胃癌年发病人数超35万,位列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26万,位列第3位,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40%。随着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及胃镜筛查普及,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增加,但早期胃癌常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无症状,易被忽视或误判为一般胃部不适,导致部分病例未能及时确诊,临床上还存在胃癌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的情况。

早期筛查建议

航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建国建议40 - 45岁以上人群定期接受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发现机会,改善防治效果。

胃癌治疗手段进展

治疗总体情况

胃癌治疗是全球性难题,但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手术切除技术改进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提升了患者五年生存率,各类诊断与治疗手段的丰富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内镜技术进步尤为突出。

早期与晚期治疗差异

 • 早期胃癌: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胃部结构,使患者既获得根治性治疗,又能维持正常进食功能,但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早期病例。

 • 晚期胃癌:尽管靶向药物等新疗法不断探索,但目前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相关药物适应证较窄,整体处于治疗探索阶段。

胃癌的诱发因素与筛查手段

诱发因素

胃癌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可控因素看,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是关键。消化道肿瘤很大程度上是“病从口入”,长期摄入重盐、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会逐渐造成胃黏膜损伤,从慢性炎症逐步发展为肿瘤。此外,胃癌发病存在地域特点,如我国西北等高发地区,饮食习惯是明确的危险因素,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遗传史以及癌前病变等,部分年轻患者发病与基因突变等先天因素密切相关。

筛查手段

 • 胃镜: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

 • 辅助筛查方法:基因检测可作为风险评估参考,对潜在风险起到预警作用,但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不能完全依赖;磁控胶囊内镜可在胃内进行高清、近乎无死角的图像拍摄,过程无痛、无需麻醉,体验舒适,但无法进行组织活检,普及受限于相对较高的费用、部分地区需自费以及公众认知度不足,对于因恐惧拒绝普通胃镜的人群是一种可负担且有效的替代检查方案。

我国胃癌防治的痛点

公众认知与医疗资源矛盾

公众对胃癌“谈癌色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广泛共识,但医疗资源配置与民众需求存在显著矛盾。公立医院内镜中心预约拥挤、排队时间长,反映出胃镜检查需求旺盛与资源供给不足。私立医院及体检机构在发展程度和公众信任度上仍显不足,导致患者高度集中于公立体系,进一步加剧资源紧张。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国内内镜医生日均操作量显著偏高,这种“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不仅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也可能对检查质量带来潜在影响。

胃癌治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

精准诊疗与个体化治疗的内涵

在胃癌临床实践中,精准诊疗与个体化治疗是重要发展方向。由于胃癌患者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包括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及疾病进展速度等,治疗方案需避免“一刀切”,基于全面评估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策略。精准化治疗首先依赖精准评估与诊断,通过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明确肿瘤生物学特征,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个体化治疗方案旨在使患者获得最大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提升,如避免对部分患者盲目实施全胃切除。

推广应用的挑战

实现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对医生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医师需掌握多项技术,具备整合性思维与整体战略眼光,但从多角度综合分析病情。目前能够真正开展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的医生相对有限,多数诊疗尚未脱离常规化模式,制约了整体治疗水平的提升。推广精准与个体化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群体主动更新观念、拓展技术视野,更亟需建立以临床能力为核心的“指挥棒”,引导医疗资源与人才精力聚焦于提升诊疗质量和患者结局。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

MDT模式的优势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通过整合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视角,避免单一专业局限,为胃癌患者制定更优化、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核心在于促使临床实践从“以技术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要求医生树立整合性的整体战略思维,综合多视角共同决策。

MDT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目前,MDT模式在我国医疗机构已广泛倡导并形式落地,但实际执行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医院虽开展MDT,却常停留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决策价值。MDT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专家团队与深入的病情讨论,若参与专家水平有限,讨论流于表面,不仅难以提升疗效,甚至可能因集体决策失误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推动高水平、实质性的MDT实践,是当前提升胃癌诊疗质量的关键。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