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刚出来,又有人忙着上演 “精神胜利” 的戏码

日期:2025-10-13 21:03:27 / 人气:5

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刚出来,又有人忙着上演“精神胜利”的戏码——说真的,我实在觉得有些人心态不太健康。

刚才刷到宗馥莉辞职的新闻,再加上这两天网上总传“谁被带走了”“谁出问题了”,即便后来都一一辟谣,也不妨碍有些人在那狂欢,玩起了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先不说宗馥莉辞职的具体原因、双方谈不拢的症结,也不论现在谁更被动,我倒想聊聊部分网友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前我写过一篇《说国有资产流失的,非蠢即坏》,结果一群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我。当时我本来想好好写写,为什么娃哈哈压根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后来还是没动笔——实在懒得费口舌,因为有些人的心态根本不健康、不正常。

这种事,稍微查查娃哈哈的历史,看看它的发展沿革、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来龙去脉,就该知道跟“国有资产流失”毫无关系。可他们偏不看,也不愿意了解真相。只要遇到一点反常的事,不先去探明究竟,就顺着自己扭曲的心思胡说八道,还自我欺骗。更别说还有些半吊子“伪专家”,在网上瞎科普“国有资产流失”,可见这些所谓的“专家”有多水。

有人说“娃哈哈这么多年一直在掏空资产、转移利润,还不拿分红”,这话简直荒唐——真当国资部门是傻子?是软柿子好捏?这些人根本不了解国资运作,不懂审计流程,也不知道什么是上级监管单位。

任何事都得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背景来看,不能只盯着工商信息就下结论。那些网上的“专家”但凡有点真水平,也说不出这么弱智的话。娃哈哈这件事,其实就是面“照妖镜”,能清清楚楚照出谁是真懂行、谁是水货。要是事情光看表面就这么简单,那根本算不上“事”。他们就是典型的没半点实操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还谈不明白——不调查、不考证,张嘴就胡说。

我一直以为娃哈哈的历史大家都清楚,毕竟之前有不少财经作家采访过、写过相关报道,也有很多官方宣传资料和故事。而且不是经常有组织去娃哈哈参观学习吗?过程中肯定讲过它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历史变革:第一笔启动资金是怎么来的、怎么承包经营的、最初那十几万资金是如何周转的;国资在整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实际投入、扮演了什么角色;后来改制时为什么国资占股51%……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就摆在那,但凡有点判断力的人都能看明白娃哈哈的实际情况。

人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都认可的事,一群半吊子却群情激奋喊着“严查国有资产流失”,哪来的什么流失?所以我之前说,这是一种“默许”,是各方的默契、平衡,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有网友还问我“是谁默许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白了就是:你打下的“江山”(企业基础),我(国资)挂个股东身份帮你发展;利润归你(企业用于经营发展),税收、就业岗位、外汇贡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些归我(社会价值),咱们实现共赢。这就是当时的默契,也是双方都认可的模式。

这背后其实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一批企业几乎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才会有“红帽子企业”的说法。他们算得上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臣,相关部门对这一点早有定性。

我看有些网友、甚至所谓的“专家”都四十多岁了,怎么连基本的历史发展概念都没有?难道前几年根本不是干这行的,这两年就靠在网上百度几个概念,冒充专家骗钱?

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么明显的事实摆在这里,连国资部门自己都认可的事,网上却能掀起这么大的舆论波澜,肯定是有坏人在刻意引导,制造对立,想毁掉我们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经济环境。现在看来,确实有坏人,但也有些网友是真的心态有问题——我就不把话说透了,怕戳破了你们又受不了。

这就像单位里有个优秀员工晋升快,一群人就说人家“靠潜规则”一样,本质上都是心理不健康。

其实这跟做尽职调查很像:看任何事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虑背后的动机,去了解、调查事情发生的成因。做尽调不是有“历史沿革”这一项吗?你们难道就只会复制粘贴工商记录?难怪干不明白事。

有些事可能现在没问题,但历史上有争议;可能历史上没问题,现在存在疑问;可能实质没问题,但形式上有瑕疵;也可能形式合规,实质却有隐患。还有些事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地带,或是双方基于共同认可的事实,达成了默契——这就是所谓的“实质重于形式”。

所以这么多年来,确实留下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拿2025年的标准去衡量1985年的事,然后跳出来说“不符合规定”。你得换成1985年的“计量单位”,用当时的标准去看才行。

你们就等着吧,看看最后能不能等到你们口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能不能打我的脸。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