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反 “内卷” 深剖:利益冲突与破局之路的艰难探索
日期:2025-07-25 10:32:29 / 人气:12

在政策层与行业层面共同发力 “反内卷” 的当下,光伏行业的这轮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新能源领域,光伏行业的 “反内卷” 之战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更牵涉到地方经济、企业生存、全球市场布局等多重利益纠葛。深入剖析其中的利益冲突与破局路径,对于理解行业现状与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反 “内卷” 的时代背景: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
光伏行业的 “反内卷” 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与此前的 “去产能” 和 “供给侧改革” 相比,本轮反内卷的核心诉求本质相同 ——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矛盾复杂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产能端看,国内光伏产能呈现 “脱缰野马” 式增长。去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市场容量约在 600GW 级别,而中国同期产能已超过 1TW,其中近三四年新增产能占比高达六七成。这种产能爆发源于多重因素:国内制造业产能基础强大,在经济基本面低迷时,资本因缺乏更好的投资标的而蜂拥进入光伏行业;地方政府将光伏视为招商引资的优质项目,通过给地、给政策、给贷款甚至入股等方式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产能扩张的冲动。
需求端的萎缩则让产能过剩问题雪上加霜。全球光伏市场主要依赖中欧美三大市场,第三世界国家占比有限。中国虽保持高增速,去年装机量达 277GW,占全球近一半,但欧洲市场增速已明显下降,美国市场因政策不确定性出现抢装后的大幅下滑。这种 “中国增速快、全球增速慢” 的格局,直接导致供需失衡加剧。业内预测,今年全球装机总量能稳住去年数据已属不易,明年大概率下降,降幅可能超过 100GW,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核心利益冲突:多重矛盾交织下的行业困局
光伏行业的反 “内卷” 过程中,潜藏着多维度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相互交织,使得行业调整举步维艰。
地方利益与全局发展的冲突尤为突出。地方政府出于 GDP、税收和就业的考量,对光伏项目 “情有独钟”,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本地产能扩张。即便在国家层面强调控产能的背景下,部分地区仍不顾调控,为硅料厂提供极低电价促使其开工,形成不合理竞争。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产能难以真正出清,与行业全局去产能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本地工商业电站,虽提升了自身消纳能力,却挤占了西部电力外送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利益失衡。
企业层面的生存与淘汰冲突残酷而现实。光伏全产业链已陷入现金流亏损,但不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异巨大。前几年盈利丰厚、扩张克制的企业凭借资金储备得以喘息;而那些扩张激进、融资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即便拥有先进设备和崭新厂房,也因缺乏资金后盾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行业出清并非基于技术实力的比拼,而是资金储备的较量,这种 “幸存者逻辑”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也让反内卷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国内外市场的利益博弈同样复杂。在国内市场饱和后,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但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最大障碍。美国通过关税壁垒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第三世界国家虽有潜力却面临支付能力弱、电网落后、腐败严重等问题。中国光伏产能出海还面临 “关门打狗” 的风险,部分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因政策变动陷入血亏,而外汇管制严格又加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困难,让 “走出去” 的道路布满荆棘。
破局路径的探索:短期阵痛与长期布局的平衡
解决光伏行业的内卷问题,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短期阵痛与长期布局中寻找平衡,但每一条路径都伴随着新的挑战。
从供给侧看,产能出清是绕不开的 “必修课”。业内普遍认为,企业层面至少需淘汰一半,产能层面需出清 30% - 40% 才能回归 “轻微过剩”,若要恢复合理价格,产能削减需超过 40%。但这一过程面临巨大阻力:地方政府不愿失去税收来源,国企和银行因资金投入而倾向于 “输血” 维持,导致去产能进展缓慢。国家虽通过 136 号文等政策抑制增量,但存量消化仍需时间,短期内行业休克风险不容忽视。
需求侧的破局依赖于消纳能力的提升,但短期内难以实现。电力改革和电网重构是关键,加快特高压建设、优化省内及省际电网布局、发展储能技术等措施势在必行。然而,电网重构是一个以十年为周期的工程,新型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也非一蹴而就。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增长有限,电动车普及对电力需求的拉动作用微弱,未来 3 - 5 年才有望看到消纳能力提升的曙光,这意味着行业需经历漫长的 “寒冬”。
开拓海外市场是缓解国内压力的重要方向,但需转变策略。第三世界国家虽市场潜力大,但单纯的货物贸易已陷入内卷,企业需从 “卖产品” 转向 “卖服务”,将设计、施工、管理等体系性能力输出,降低当地交付成本,获取更高附加值。同时,推动中国电网标准和技术 “走出去”,帮助当地升级电网 infrastructure,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海外市场的消纳能力。但这需要克服贸易保护、外汇管制和政治风险,短期内难以大规模见效。
政策层面的协同发力不可或缺。优化财税政策,降低劳务税、解决异地缴税问题,可减轻企业成本压力;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避免分布式光伏与远距离电站 “不公平竞价”,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电力价格改革,通过价格调控抑制装机扩张,为消纳能力提升争取时间。但政策落地需要多部门协同,过程漫长且复杂,稍有不慎可能对行业造成更大冲击。
未来展望:在挑战中寻找新机遇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之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行业格局将在洗牌中重塑,而那些能抓住机遇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仍有潜力可挖,但需回归 “降本增效” 本质。当前热炒的 “效率突破” 多为非量产产品,成本高昂难以市场化。未来,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应是能在大规模生产中实现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的创新,而非单纯的 “堆成本”。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或将承担更多研发责任,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化应用。
电网升级与储能发展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当光伏与风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从当前的 11% - 12% 提升至 20% - 25%,消纳能力的提升将创造巨大市场需求。这需要国家加大对新型电网和储能的投入,明确储能商业模式,让储能从 “成本项” 转变为 “收益项”,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提供支撑。
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了长期机遇。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力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光伏的 “即插即用” 特性可助力全球电力平权。通过输出电网标准、电站建设和运维服务,中国有望在全球能源市场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破解外汇管制、政治风险等难题,让 “中国方案” 真正落地生根。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之路,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它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智慧,更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全局视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短期的阵痛难以避免,但长期来看,只有打破利益藩篱,坚持市场化改革与全球化布局,光伏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宗馥莉的基本盘:在父亲的布局中...07-29
- 房地产项目:回归本质后的简单之...07-29
- 《电视遥控器App:被低估的“隐...07-29
- 重现87年前的实验:为首个氘氚聚...07-29
案例展示 Case
- 风暴娱乐活动06-22
- 风暴官网06-22
- 风暴娱乐iosapp下载06-22
- 风暴娱乐安卓app下载06-22
- 风暴平台06-09
- 风暴登录06-09